查看原文
其他

“超级工程”全线贯通:引汉济渭为何对西安意义重大?

William 悦西安 2023-05-08


2月22日上午11点17分,随着硬岩掘进机的刀盘破岩而出,全长98.3千米的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


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关中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而这项历经数十年的超级工程,给陕西经济发展乃至地缘格局带来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


解“渴”关中,陕西版的南水北调工程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近代以来,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的缺乏一直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擎肘。

浐灞广运潭


不少西安的50后、60后对西安“缺水”记忆犹新;1980年,在我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中,西安曾居首位。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关中地区降水锐减,处于气候上的干旱期。当时城市供应的水,只能靠过量抽取地下水。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西安地面沉降、地裂缝扩大等地质灾害频发,钟楼下沉,大雁塔倾斜一年比一年严重。可以说,缺水已经严重危及到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大雁塔曾因超采地下水而倾斜 图/网络


进入90年代后期,西安“水荒”频发,1994年全市缺水近50万吨;1995年,西安暴发大规模水荒,古城的生命线岌岌可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原水利部长钱正英来西安视察,甚至向全国发出了“抢救西安”的呼声。


事实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并非绝对干旱地带,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其中,自古就有天府之国、金城汤池的美誉;古都西安更是有着“八水绕长安”的天然水环境。


特别是关中平原以南的秦岭山脉,被誉为华夏大地的“中央水塔”,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渼陂湖与秦岭涝峪口


西安供水短缺,问题更多出在单一开采地下水的供水方式上。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沣河、浐河、灞河等众多河流源近流急,七十二峪口峪峪有水且水质良好,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地表水每年白白流入渭河,没有得到妥善利用。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陕西省和西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7年12月,黑河引水工程破土动工,经过十四年的施工,2001年竣工投入运行后,每日向西安市区供水110万立方米,年供水4亿立方米。

沣河

随着黑河水库、引乾济石等一系列引水工程的建成,古城西安的“水荒”基本成为历史。所以,西安的90后、00后一代鲜少拥有关于西安水荒缺水的记忆。但是,陕西水资源分配不均,关中缺水的系统性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陕西是一个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的省份,黄河流域的陕北和关中,占全省面积的65%,人口数量的77%,经济总量的80%以上,而水资源量却不足30%。


渭河


“水荒”不仅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苦难,更使得西安这座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数次错过制造业布局的机遇。在“水荒“的同一时期,西安在全国大中城市的GDP排名逐年后退,一度降至全国40名开外,经济排名倒退的同时,西安给公众留下了“干旱缺水”的落后形象。

昆明池


水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成为制约陕西与西安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引汉济渭工程被专家学者适时提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


2009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引汉济渭工程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位列其中。201312月,《引汉济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2014年2月,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工,标志着引汉济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超级工程!人类首次从秦岭底部凿穿秦岭


秦岭输水隧洞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这也是人类从底部横穿秦岭的首次尝试。


这项工程的建设有多艰难?


隧洞全长98.3千米,最大埋深2012米,其所穿越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常年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高达90%,超强岩爆、断层塌方、突涌水、有害气体等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众多院士专家评价为“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10多年来,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者们,就是在秦岭深处这样恶劣的地下环境里一米一米地掘进。
受地质地形等条件限制,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并采取钻爆法和隧道硬岩掘进机(TBM)联合施工,其中钻爆法施工63.3千米,TBM施工35千米。


针对秦岭隧洞超长施工通风难题,引汉济渭创立了完整的超长隧洞TBM法和钻爆法新的施工通风成套技术体系,创造了钻爆法无轨运输施工通风距离7.2千米、TBM法独头掘进施工通风距离16.5千米的世界纪录。

秦岭输水隧洞顺利贯通


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标志着引汉济渭关键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胜利。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之后,将全面加快隧洞内二次衬砌工作,以及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管网工程建设,预计于2022年底,西安人民有望喝上汉江水。

连通“江河”:惠及三秦、利在千秋


引汉济渭被誉为陕西的南水北调项目,从长江最大支流调水至黄河最大支流,横穿秦岭屏障,跨流域调配陕南蕴藏对富裕水资源,旨在解决关中、陕北长期缺水的现状。


2011年7月,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工程采取“一次立项,分离配水”的建设方案,计划2025年实现配水10亿立方米,2030年配水15亿立方米,用以满足西安、咸阳、宝鸡、渭南4个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等城市用水,惠及人口将超过1400万,远期直接受益人口在2000万以上。


秦岭输水隧洞线路示意

引汉济渭分为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调水工程由蓄水水库及秦岭隧洞组成,即汉江上的黄金峡水库、汉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库,以及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


“引汉济渭”并非把汉江水直接调入渭河径流,而通过整个关中地区的供水网络,供应到各个用户,调来的水量并非补充地表河流径流,而是主要用来改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三河口水利枢纽 航拍©陕西日报


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渭北东干线和西干线组成。工程建成惠及总计2348万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同时将归还原被大量挤占的300~500万亩耕地的农用水。此外,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



引汉济渭工程布局示意 制图©悦西安


引汉济渭的水资源虽然调至关中,但这项超级工程带来的好处,却不仅仅止于关中,而是惠及三秦,泽被全省。


“引汉济渭”通水后,原先超采、超用的水量将退还生态。以退水作为置换水源,空余出的用水指标将腾挪给陕北,引汉济渭工程还可以间接辐射陕北榆林和延安。


在不突破黄河引水指标的前提下,引汉济渭能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新增近8亿方供水指标,支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解决制约陕北发展的水资源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效益图


有陕南的水资源支持,关中、陕北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其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反哺陕南发展,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将用来支持和促进陕南绿色发展。



除了润泽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之外,引汉济渭工程更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长期制约西安城市发展建设的瓶颈问题。有了水资源加持,西安的城市能级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陕西省的竞争力也都将得到显著增强。


如今,西安市常住人口已达1295万,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基本迈入超大城市门槛,来将建设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带动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在国家战略当中起到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


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腾飞都离不开水资源,“以水定城”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针。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都要根据水资源合理规划。从这一角度来看,引汉济渭解决的是西安城市能级与战略地位提升后的长期发展问题,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治水兴秦,陕西还有这些超级水利工程


古人云:治秦必先治水,兴秦必先兴水。


郑国渠、龙首渠、白渠等水利设施等建设让汉唐时期的关中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近代,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泾、渭、洛、梅四惠渠等水利设施,在建国后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汉济渭工程之后,陕西还有泾河东庄水利枢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引嘉济汉等多项水利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古贤水利枢纽效果图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下段,坝址右岸为陕西省宜川县,左岸为山西省吉县,下距壶口瀑布10.1公里。


作为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古贤水利枢纽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延安、榆林、临汾、吕梁、运城等市工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被誉为“陕西三峡”的泾河东庄水利枢纽,位于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工程总投资154.34亿元、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2018年6月,东庄水库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工期95个月。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渭河防洪压力,优化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电力供应,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东庄水利枢纽效果图


东庄水库工程年总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建成后可以给西咸新区、铜川、咸阳、渭南等地的165万人口和145万亩耕地提供水源支撑。有效拦截泾河泥沙,使渭河下游的河床下降1.5米,还将有利改善渭北区域性气候。


同时,东庄水库蓄水后,将在泾河上形成长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面,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色。


嘉陵江源头


引嘉入汉工程从陕西境内嘉陵江上游引水到汉江上游,进而实现陕西省内嘉陵江、汉江、渭河三大水系连通。

引嘉济汉工程可有效改善汉江平川水生态环境、补充引汉济渭可调水量、优化引汉济渭引水过程、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补充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符合国家引江济渭入黄的调水方向,具有综合作用。


斗门水库


水利是百年工程,更是民生大计。从引汉济渭到斗门水库,从东庄水库到古贤枢纽,水利建设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泽被关中,惠及三秦。“秦人治水”脚步不会停歇,向每一位参与水利工程的一线建设者们致敬!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陕西高校表现如何?

重要规划揭晓丨涉及高铁、机场、国际枢纽,西安迎利好

西安2021区县GDP公布:一超多强、县域格局分化

第三座都市圈规划已获批复,“西安圈”还有多久?

西电百亿产业园南移敲定,这里打造“双城+千亿产业”

全面交付丨西安火车站实现南北双进双出,地铁站今年开通

获批丨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工期6年,罕见双线!

解码中国第二家SKP-S,西安还有这些商场在路上

昊、兆、灞、沣、唐.....西安改叫什么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